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,我军曾经俘虏了近1000名越军士兵,根据上级指示,这些人都应该被释放。但时任163师师长边贵祥却公然抗命,还带领全师官兵向上级请命,表示一个人都不能放。 战场硝烟散尽,一道释放俘虏的命令却让163师师长边贵祥勃然大怒。面对上级的严令,这位铁血将军竟敢公然抗命,甚至放出狠话:"罢官坐牢都无所谓,但越军俘虏一个都不能放!"是什么让他如此决绝?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,163师在师长边贵祥的率领下连战连捷,成为东线战场上最闪亮的一把尖刀。边贵祥这个名字让越军闻风丧胆,他们甚至在战壕里用高音喇叭叫嚣"消灭163师,活捉边瞎子",还悬赏3万美金要他的人头。 根据后勤部统计,163师总计击毙越军5293人,击伤530人,俘虏38人,自己牺牲612人,负伤1064人。虽然实际俘虏数量远没有一些传说中的上千人那么多,但边贵祥对这些俘虏的态度却异常坚决。 就在163师攻占同登后,军部某位副政委向163师下达了重要指示,要求将缴获的物资和抓来的俘虏通通送回同登,目的是要使世界人民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正义之师、仁义之师。这道命令一下来,边贵祥的火气就上来了。 要知道,边贵祥不是那种莽撞的人。他1967年到1968年曾以军事顾问身份参加抗美援越,对越军的作战手段了如指掌。越军经常利用我军的善良,女兵伪装成老百姓突然开枪,老太婆装可怜骗取信任后暗中下黑手。有一次,我军按政策善待越军俘虏,还安排医疗人员帮助伤员疗伤。越军俘虏表面感恩戴德,实际心怀鬼胎,趁医疗人员不注意突然抢夺医疗工具,企图制作武器伤人。 这位军副政委不依不饶,一直打电话催促,边贵祥连理都不理。他怒气冲冲地说:"这种人脑袋中不懂得如何打仗,只会想出这种歪门邪道"。师政委吴恩庆看不下去了,劝他别意气用事,毕竟这是上级命令。边贵祥愤然回道:"打完仗最多把我师长撤了,送去干校劳动或要我解甲归田,除此他还能把我怎么样?" 当上级再次来电要求释放俘虏时,边贵祥愤怒回应:"开什么玩笑?战争还没结束,一个俘虏也不能放。就算我这个师长辞职,也得等战斗结束。"这话说得斩钉截铁,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。 163师全体官兵都支持师长的决定。他们都亲眼见过战友们是怎么倒在越军的冷枪暗箭下的,现在战争还没打完就要放掉这些俘虏,实在说不过去。边贵祥带着全师官兵集体向上级请命,坚决不放一个俘虏。 上级看边贵祥态度如此坚决,知道强迫也没用,就改了个说法,要求他押送俘虏回国,路上不准虐待。这样,163师带着这些俘虏回到了国内。 战后统计显示,163师是所有参战师中歼敌最多的部队,全师有9702人立功,其中10人荣获"战斗英雄"称号。但边贵祥的"抗命"行为还是给他带来了影响。战后他被调任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,这个职位只是正师级单位,算不上晋升。1988年军衔制恢复时,边贵祥仍未获得少将军衔,1989年退休,2008年逝世。 有意思的是,边贵祥当初坚持扣留的这些俘虏,后来在中越停战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我方正是用这些俘虏换回了被越军俘获的解放军战士。从这个角度看,边贵祥的"抗命"反而立了大功。 边贵祥这个人有个特点,从不争功。战后军区要给他记功,他推辞说:"战斗的胜利是战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,应该记在战士们头上,我只不过是在指挥部中指手画脚,若是受此嘉奖,心中实在有愧。"这话说得让人肃然起敬。 回头看,边贵祥的选择是对是错?从军纪角度讲,抗命确实不对。但从战术角度看,他的判断是准确的。越军俘虏确实不老实,战争期间释放他们风险很大。而且这些俘虏后来还真派上了用场,用来交换我军被俘人员。 边贵祥这辈子就是这样,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。他常说"我不要功,也不要钱,只想消灭敌人",这话不是装的,是他一生的写照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能坚持自己判断的人不多,边贵祥算一个。 一个师长敢于抗命,究竟是匹夫之勇还是深谋远虑?边贵祥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。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?在军令如山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,军人该如何选择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